到过庐山的人大都会有这样一种印象,庐山让人神往的不仅是那云雾迷离的自然风光,还有那座名叫牯岭的山顶小城,以及掩映在山林中的一栋栋风格各异的别墅。走在山林中的石径上,人们总喜欢往隐藏在树林深处的别墅看上几眼,总想去猜测别墅曾经有过怎样的主人,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就在这种不经意的看过想过之后,人们就会有一种那些人似曾相识却又非常陌生,那些事仿佛亲历却又非常遥远的感觉。其实,庐山的每一栋别墅都有故事,只是它从不轻易示人,如果不和它深交,不与它细读,你就听不到它的故事,至少听不到精彩的故事。

      到过庐山的人大都会有这样一种印象,庐山让人神往的不仅是那云雾迷离的自然风光,还有那座名叫牯岭的山顶小城,以及掩映在山林中的一栋栋风格各异的别墅。走在山林中的石径上,人们总喜欢往隐藏在树林深处的别墅看上几眼,总想去猜测别墅曾经有过怎样的主人,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就在这种不经意的看过想过之后,人们就会有一种那些人似曾相识却又非常陌生,那些事仿佛亲历却又非常遥远的感觉。其实,庐山的每一栋别墅都有故事,只是它从不轻易示人,如果不和它深交,不与它细读,你就听不到它的故事,至少听不到精彩的故事。

      在庐山众多的旅游景点中,月照松林算是一处风光与人文俱佳的景点了。据说,这片浓密的松林,是当年李德立在自己新建的别墅附近所种植的。现在没有人在意这事的真伪,人们感兴趣的只是掩映在松林中的一栋与李德立别墅同样著名的松门别墅。和庐山其他别墅相比,松门别墅的外表并没有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看起来也只是一栋给人居住的普通别墅而已。但是,由于这栋别墅的主人是清末明初的诗坛泰斗陈三立,便注定了这栋原本普通的别墅多了一份让人心仪的人文底蕴。

      陈三立,号散元,修水桃里人。他的父亲陈宝箴,官至湖南巡抚,他的长子陈衡恪是近代著名画家,三子陈寅恪学贯中西,为一代史学大师。就是这三代四人的名字同入《辞海》,一直为世人所惊叹。1929年,陈三立到庐山定居时,已是一位77岁高龄的老人。但陈三立对庐山的人情风物早有所钟,早年他就在陶渊明的故乡栗里村购得一块地皮,准备作为息影归乡之所。后因家庭变故,并没有遂愿,这次随次子陈隆恪定居庐山,也算是了却自己的一桩心愿。
      陈三立刚上庐山时还没有购买松门别墅,但他非常喜欢这片松林,便在第二年的春天买下这栋别墅,并亲手在别墅门前路口的一块巨石上,题刻了“虎守松门”四个大字。庐山的清新与宁静,似乎洗去了陈三立失意于仕途的郁闷,也遣散了他思念故乡的伤感。正是在这山间的松门别墅里,他写下了许多清新自然的诗文,出版了《匡庐山居诗》的诗集,从而更加增添了庐山的文化底蕴。
      由于陈三立当时在诗坛的名望,松门别墅一时成为了庐山文化活动中心和文人雅士争相题咏的对象。有人甚至因为自己住的地方距松门别墅不远也欣然作诗。有一首诗名就叫做“新居距散原翁甚近喜赋。”诸如“散元常住山,松门石如虎。”等诗作更是举不胜举。
      1930年夏天,徐悲鸿来到庐山,特地到松门别墅拜访陈三立。第二年暑假,徐悲鸿应陈三立的邀请再次来到庐山,并在松门别墅住了一个多月。离别前,徐悲鸿为陈家老老小小每人画了一张肖像画,以作留念。

     陈三立虽然对李德立强租牯岭的行径所不齿,但对李德立的玻璃屋和屋前屋后的松林却非常喜欢,他和李德立别墅仅有的两次联系都引起了世人的极大关注。一次是在1932年。陈三立八十大寿的庆典活动,因为规模盛大,松门别墅容不下前来祝寿的亲朋,只好在李德立别墅举行。这次寿庆活动不仅在庐山,就是在当时的中国文艺界都是一件盛事。上海、南京等地的报刊,都对寿庆活动作了详细报道。另一次是在孔祥熙成为李德立别墅的主人后。陈三立应邀参加了孔祥熙在家中举行的“万松林诗会”,当时包括汪精卫在内的许多党国要人都应邀赴会。但不知什么原因,陈三立并没有作诗。他只是在为这次诗会的诗集所写的序言中留下这样一段话:“抑国事岌岌,迫危亡之会,无所控诉,姑假以写忧而忘世变欤?”就在一些政要乐而作诗的时候,作为诗人的陈三立却说出一番更像是政要所说的话来。
      “九·一八“事变后,陈三立对时局也更加关注,他特意到邮局订了一封航空沪报。有一天,他从报纸上看到南京政府与日本签订的“淞沪协定”,平时很少动怒的他气愤地将报纸掷在地上,一言不发地回到房间。这天深夜,陈三立在梦中惊喊着“杀日本人”。

      移居松门别墅的陈三立,除了吟诗会友,关注时局外,对庐山所发生的新鲜事物也非常关注。有一次,他和好友吴宗慈谈起庐山的历史和现状时,便建议吴宗慈续修庐山志,并亲自为续志提纲契领,撰写序言,为庐山增添了一件极为珍贵的文化瑰宝。
      庐山的花径和王家坡瀑布也和陈三立密不可分。1930年,陈三立的好友李拙翁在石工手中发现了一块刻有花径二字的石块。经陈三立考证后,认为极有可能是白居易留下的手迹。于是他们便出资兴建了花径亭和景白亭,从而造就了今天游人如织的花径。
      1932年底,陈三立听说庐山王家坡发现了一个瀑布,年过80的他立即前往考察,并发起募捐,修通了前往王家坡瀑布的山路,最后还修建了一座“观瀑亭”,撰写了一篇《观瀑亭记》,刻于亭旁。1933年,陈三立离开庐山到北平定居。1937年,日军占领北平。陈三立为了表示不与日军合作的誓愿,竟绝食5日,含恨而终。一年之后,庐山也落入了日军的铁蹄之下,陈三立的松门别墅,也被破门而入的日军洗劫一空。
      如今,松门别墅仍在,满山的松林人仍在,但对月吟诗的老人却不在了。然而,他的诗,他的魂,就如松林中的清风,让人遐思,让人陶醉。


文:龚骥

庐山味道:庐山老别墅的故事之松门别墅

2021-10-06